村网通总站 五丰村 346198.nync.com 欢迎您!
2017年09月20日06:49 来源:江西日报
秋日赣南,山清水秀,硕果满枝,处处奔涌着振兴发展的气息。
2012年6月28日,《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正式出台,开启了赣南人民的幸福梦。
五年砥砺奋进,赣南愈行愈美。全市上下深入落实《若干意见》,推动解放思想、内外兼修、北上南下,突出打好六大攻坚战,处处发生着巨变,赣南老区进入了经济社会发展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老百姓受益最多的时期。日前,记者深入赣州各地,用心感受赣南的变化。
挺起振兴发展“脊梁”
关心赣南老区,助力振兴发展,这是一场使命的接力。
五年来,许多国家部委怀着深厚的红土情,倾力为赣州发展量身定做了一系列整体性、系统化的特殊扶持政策,帮助赣南构筑了区域性“政策洼地”。
激情,创造奇迹;实干,开启新局。
日前,修正药业生物医药生产等项目加速推进。修正药业集团的成功入驻,将大力提升青峰药谷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赣州(青峰)药谷是该市推进“两城两谷一带”产业发展的十大工业重点项目之一,致力于打造现代化生态医药产业园。
青峰药谷的迅速崛起只是赣州主攻工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赣州把主攻工业放在首位,各县(市、区)首位产业竞相发展,先后引进一大批引领性、带动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催生了内生发展新动力。2016年,全市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均居全省第一,多项指标增速在全省排位前移,呈现出多年未有的良好态势。
惟其艰难,方显担当。为加速振兴,该市创新实施工业发展推进计划,迅速推动新能源汽车科技城、现代家居城、中国稀金谷、青峰药谷、赣粤电子信息产业带“两城两谷一带”建设,以工业崛起促进经济跨越发展。目前,“两城两谷一带”的项目建设正全面发力。
工业要发展,离不开平台的支撑。五年来,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一个个国家级工业平台及研发平台纷纷落地,使赣州成为全国获批国家级平台最多的设区市之一。在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加速实施的驱动下,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翻番,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随着这些平台落地生根,赣南大地上工程建设如火如荼,赣州成为一个巨大的“兴业场”。目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增至1530户,是2011年的1.96倍。今年该市列入省市县三级联动推进开工的重大项目共169个,总投资1362亿元。
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足马力,一批高精尖企业走在国内外行业技术的前沿。五年来,赣州大力推进全国稀有金属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和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建设,挺起发展脊梁。新能源汽车、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今年上半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1052.42亿元,同比增长9.5%。
加快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动“赣州制造”向“赣州智造”升级;设立300亿元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投资基金等51只政府基金,争取开展国家旅游扶贫试验区等80项省级以上试点……一项项经济创新发展举措的推出,使得赣南变身政策洼地、发展高地,活力迸发。
发展没有休止符,赣州正乘着苏区振兴东风,展开腾飞之翼。
打造生态文明“样板”
赣州地处东江、赣江的源头。赣南生态之美,在于天生丽质。
围绕建设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南方地区重要的生态屏障等战略定位,近年来,赣州坚定不移地走“绿、富、美”并进的绿色发展新路,让生态绿成为核心竞争力。
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赣州市在加快实现振兴的同时,持续保持了良好生态环境。实施绿色工程,筑牢生态屏障,打造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新样板;加速构建生态制度体系,建立完善目标责任考核机制,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加大水源涵养林建设力度,开展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创建,厚植绿色文化底蕴……一笔一画勾勒着生态之城的未来。五年来,完成造林绿化511.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6.2%;涌现国家级生态乡镇11个、省级生态乡镇90个、市级生态村1277个;关闭和搬迁高能耗、高污染企业2500多家,拒绝“三高”项目3100多个。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五年来,赣州市生态环境有了明显改善,生态红利加速释放。积极构筑绿色产业体系,深化生态与产业融合,擦亮振兴发展的生态底色。组建我省第一家碳交易机构——赣州环境能源交易所,建设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培育发展林权交易市场,探索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做大做强生态旅游产业,创新生态扶贫模式,推动特色小镇等创建活动,让老百姓畅享“生态福利”。目前,赣州共有各类乡村旅游业主1600多户,近30万名贫困人口从中受益。
如今的赣州水更清了、地更绿了,城市生态环境竞争力进入全国20强,获得全国首批创建生态文明典范城市等荣誉称号。良好的生态资源吸引了各类发展资源、各方游客纷至沓来,中航新能源等一大批生态环保项目纷纷落户。今年,赣州成功跻身全国首批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城市。
好风凭借力,扬帆再远航。赣南人民把中央的殷切关怀和各方的鼎力支持化作持久的动力,倾注在打好攻坚战、同步奔小康的新征程上。(记者 梁 健)
(责编:帅筠、邱烨)